在城郊空地或乡村院落里,轰鸣的木材粉碎机正将废旧木材转化为财富。这种 “收料 - 粉碎 - 销售” 的简单模式,凭借低门槛和高适配性,成为不少人掘金的选择,关键在于用对设备、找对销路。
原料收购是成本控制的核心。农村修剪的杂树枝、果园残枝每吨仅需几十到一百多元,甚至能免费拉运;建筑拆迁的废模板、旧家具按堆估算,每吨成本 200-300 元;家具厂边角料虽贵些,但货源集中稳定,一吨 300-500 元即可拿下。东莞的李伟夫妻专盯精装楼盘木托盘,这类木料钉子少、出屑率高,成了他们的 “原料”。
粉碎加工是增值的关键一步。初期投入 5 万元左右,购置二手粉碎机、输送带等设备即可启动。粉碎时需先剔除钉子等杂质,加装筛网还能产出不同规格的木屑,适配多元需求。粉碎一吨木材的电费、损耗和人工成本仅 100-150 元,却能让原料价值翻倍。
销路拓展决定利润高度。普通木屑可卖给造纸厂、人造板厂,每吨售价 600-800 元;精细木屑供给花卉市场或菌包厂,价格能达 1000 元 / 吨。木片则是生物质颗粒厂的紧缺原料,受清洁能源政策推动,每吨能卖 400-500 元。更有巧思者分拣出完整板材转卖家具厂,每吨额外增收 150 元。
算笔明白账:100 元收购的杂树枝,粉碎成本 120 元,以 650 元卖出,每吨纯利超 400 元。即便扣除原料波动、设备维护等成本,日均处理 10 吨也能实现 3500 元日利润。这台粉碎机,正让废旧木材在循环经济中绽放财富光芒。